學院新聞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中國社科院王國成研究員來我院作報告

時間:2019-10-31

10月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所王國成研究員在我校仙林校區德經樓307會議室作了題為“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與經濟行為建模分析——從2019年諾獎看經濟學研究方法趨向”的報告。報告由我院統計學學科帶頭人白先春教授主持,韓中副教授、孫瑞博副教授、周甯副教授、康甯副教授、詹鵬博士等中青年教師和部分研究生參加了讨論。

王教授以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三位獲得者的主要貢獻和相關争論為切入點,從學術視角讨論經濟學研究方法的基本思想。重點介紹了随機對照實驗(RCT)方法的興起、特色、優勢、在中國的應用狀況和應用前景。基于對RCT方法和諾獎獲得者主要貢獻的讨論,王教授強調個體行為異質性在經濟學研究中的重要性,引出在跨學科體系下對微觀行為的研究方法。

王教授認為,宏觀現象是微觀行為經過複雜傳導機制在宏觀層面的表現,宏觀現象也會反過來作用于微觀行為。經濟學研究不應隻局限于宏觀總量層面和平均意義上的信息,對于特定研究應區分微觀個體的差異性。王教授以貧困群體為例,認為貧困研究和貧困政策的實施不應将貧困群體和非貧困群體都當成一般性的常規狀态,在極端貧困狀态下的一些行為機制會與平均意義的行為機制存在較大差别。這個問題可能導緻一些貧困政策在平均意義的研究上表現出積極特征,但是針對貧困群體的實施效果不理想。這實際上也是我國新時期實施精準扶貧思想的一個理論背景,也與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借助RCT方法對貧困群體進行研究的思想相通。

王教授推薦一套通過跨學科方式進行異質性行為研究的理論框架,即“機器行為學”。該框架混合了人-機行為,結合了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研究思想。王教授還介紹了相關研究方法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問題,讨論了實驗方法與經濟學研究的關系,比較了計量實證方法、模拟仿真方法、大數據相關方法的差異。

與會教師和部分研究生就王教授介紹内容進行了讨論,對經濟學研究方法的發展前景發表了自己觀點。白先春教授總結會議并感謝王教授的分享。

據悉,王國成教授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同時是中國數量經濟學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全國博弈論與實驗經濟學研究會理事長,全國經濟複雜性跨學科研究會理事長。王教授在數量經濟學領域造詣頗深。本次活動是我院統計學科團隊建設江蘇省重點(培育)學科的組成部分。

上一條:我院雙周學術論壇第10次報告:技術選擇與能源消費偏好

下一條:江蘇創業者投資服務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連文傑來我院開展創新創業系列培訓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