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我院“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學術論壇第十三次報告會順利舉行

時間:2017-05-04

    2017年5月2日晚上6點,長三角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在我院會議室舉行了第十三次學術活動。我院副院長葉林祥教授主持了此次報告會。我院和财政與稅務學院部分教師和研究生參加了本次學術讨論活動。本次報告的論文題目為“收入差距、社會關系網絡與居民主觀幸福感”,論文作者為我院青年教師詹鵬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倪蓉,論文由倪蓉報告。
    從基尼系數的角度看,中國一直處于高度收入不平等國家之列,世界價值觀調查(WVS)數據顯示,1989-2014年間中國居民的主觀幸福感上下波動,且1994年後呈現下降趨勢。收入差距是否會影響居民主觀幸福感?如何影響?為回答這一系列問題,文章使用CFPS2014年的數據,系統研究了收入差距對于我國居民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并驗證社會關系網絡的調節作用。文章指出:高收入與低收入階層的收入差距以及中等收入與低收入者收入差距的存在對提高居民主觀幸福感有正向影響,收入的示範效應強于攀比效應,而高收入與中等收入者的差距則有損于主觀幸福感,攀比效應更強;此外影響居民主觀幸福感并非客觀的收入差距,而是主觀感知的收入排名狀況;社會關系網絡有利于促進居民幸福感,但以鄰裡關系為代表的社會網絡削弱了收入差距對幸福感的正向作用。

    詹鵬博士對論文研究背景和選取的變量進行了補充解釋:我國的收入差距是長期存在的問題,收入及收入分配問題對居民福利水平有較大影響,而中國又是特殊的注重人際關系的人情社會,因此這項研究比較有現實意義。在選取收入差距變量上,并未使用傳統的基尼系數、泰爾指數等指标,而是選用了百分數比,重點是想從富人、中等收入階層以及窮人之間的相對收入差距情況展開研究。此外,論文的新意主要是試圖從收入差距對幸福感的内在影響機制去突破,挖掘出新的效應并且通過計量模型驗證。
    财政與稅務學院青年教師徐超博士對報告進行了點評,并提出了續後研究的一些建議,包括:(1)文章可以把研究對象進行細分,分成窮人、富人再分别去研究收入差距對各自群體的幸福感影響;(2)可以再挖掘出更合适的變量來衡量社會關系網絡;(3)可以把收入差距和收入排序的交互項放入模型中,以檢驗收入差距是否和收入排序有相關性等。其他與會教師和研究生也針對論文主題進行了熱烈讨論。
    最後,葉林祥教授對本次學術交流會進行了總結。他強調在做計量分析之前一定不要忽視描述性統計,可以先從一系列圖表中發掘出鮮明的規律,再在此基礎上進行計量方法研究。葉教授還提出做論文要通過實證研究來驗證自己提出的假說,重點要能把内在影響機制解釋清楚,這樣才能講出一個“好故事”。


 

上一條:我院赴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參觀交流

下一條:我院開展系列教學研讨活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