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9日,由伟德官网地址、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環境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伟德官网地址國際經貿學院聯合主辦的“2024年中國效率與生産率研讨會”在南京新地酒店成功召開。來自國内外的衆多專家學者聚焦“智能治理與經濟學效率”的主題,從多角度出發探讨在新質生産力背景下,如何通過提升效率和生産率促進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9日上午,會議舉行開幕式,伟德官网地址副校長張炳教授緻開幕辭。張校長首先介紹了伟德官网地址68年的發展曆史與成就,指出伟德官网地址“财經底色”“糧食特色”“工科亮色”“文體增色”的辦學特色。接着,張校長回憶了中國效率與生産率研讨會的發展曆程,期望與會學者能共同促進效率與生産率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
在主旨報告環節,複旦大學陳詩一教授強調,新質生産力是推進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他指出,中國面臨巨大挑戰,需在30年内實現從碳達峰到碳中和,遠短于全球平均53年。陳教授提出能源轉型和新型工業化是中國特色碳中和之路的兩個根本方向。他強調通過技術革命性突破和要素創新性配置,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是實現碳中和的重要途徑。此外,數智融合技術的應用将助力能源配置效率和智慧零碳電力産業建設,是推動中國新質生産力的創新路徑。
華中師範大學塗正革教授提出各地區應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差異化的低碳發展路徑與減排模式。他構建了一個統籌發展路徑和減排模式的框架,通過分析2003—2016年280個城市工業數據,确定了能源結構單核驅動型、節能技術單核驅動型以及能源結構與節能技術混合驅動型三種減排模式。研究發現,東部城市更傾向于降碳,而西部城市更偏重增長,同時指出大多數城市主要依靠發展節能技術而非調整能源結構進行減排。塗教授建議,各城市應因地制宜選擇最适合自己的發展路徑和減排模式,以實現低碳發展目标。
浙江大學龔斌磊教授在會議中提出,新質生産力是全要素生産率大幅提升的核心标志,并強調了技術進步和效率提升的重要性。随後龔教授以頁岩技術革命和儲能技術革命案例展示了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促進産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龔教授強調,硬技術和軟技術缺一不可,管理者和治理者應提高管理和治理效能,以新質生産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助力中華民族偉大複興。
南京審計大學俞甯教授強調了親社會行為的重要性,讨論了親社會偏好和合作行為,親社會偏好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以及這些概念與中國傳統思想的契合之處。俞教授在模型設定部分介紹了個體決策分析與博弈均衡分析,展示了合作博弈,包括不含社會偏好和含社會偏好的情況,讨論了囚徒困境與獵鹿博弈。最後,将親社會行為與中國傳統的儒家仁本思想相契合,探讨仁本的社會性、科學性和實踐性。
複旦大學劉志闊教授從美國企業集中度的上升趨勢引起了廣泛關注這一研究動機出發,探讨了中國企業集中度的變化情況,特别是在1978年—2023年間的趨勢,同時,研究還關注超級企業的市場勢力是否增強,并測算分解中國企業的成本加成率趨勢。研究發現,1978—1996年,中國企業集中度長期處于較低水平;1996—2019年,第二産業呈“上升-下降-上升”趨勢,第三産業顯著上升;2019—2023年,企業集中度上升放緩。
山東大學張甯教授講述了碳減排成本的新估計方法,本研究的理論問題是如何在考慮監管約束的情況下開發一個通用成本函數,保留新古典成本函數的主要優勢,且不需要成本最小化假設,但研究面臨着三個挑戰,一是缺乏資本價格數據;二是将監管效果納入模型;三是如何建立有效價格。本次研究的貢獻之處在于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框架,可以在沒有輸入價格的情況下測量價格扭曲并估計由于這些扭曲而調整的MAC。
南京大學劉苗苗副教授彙報主題是水短缺的産業風險格局與應對,彙報從水短缺産業風險的現狀格局,水短缺産業風險的應對成效和水産業網絡韌性提升的未來展望三個方面進行。她指出水短缺會誘發産業缺失,水資源短缺的本質是淡水需求與可用性在時空上的不匹配。劉教授還讨論了清潔水行動的成效評估,發現發達國家水質改善的努力極大地緩解其水短缺風險,最後,她提出必須重視水質型缺水對經濟系統的影響,提高用水效率和改善水質是緩解水短缺風險及其産業經濟損失的最有效策略。
在主題報告環節,中國人民大學高昊宇教授探讨了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财務成本問題。基于雙重差分法對中國的“綠色盾牌行動”(GSA)政策的研究發現:GSA導緻市政公司債券利差增加了約24個基點,且這一增加并非由更多的公共融資需求或更高的當地政治風險驅動,而是由關閉保護區内的非法經濟活動和擴大當地公共支出導緻。此外,研究還觀察到,債券期限較短和财政狀況較弱的地方政府受到的影響更大。在投資者價值觀分析方面,研究指出盡管當地生物多樣性有所改善,但投資者對财務回報的追求超過了對生物多樣性的非貨币偏好。最後,高教授建議政府追求生态保護的同時要權衡債務和可持續性。
清華大學董豐教授介紹了人工智能(AI)領域股票市場的泡沫現象及其對實體經濟的潛在影響。文章通過建立一個包含AI勞動力替代和AI部門股票市場的模型,分析了AI部門股票泡沫對最終生産結構的影響。研究發現,市場情緒沖擊是導緻AI股票市場大幅波動的主要原因,而這種波動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相對較小。文章還讨論了靜态和動态稅收政策,以減輕金融摩擦并對抗股價波動。最終得出結論,AI部門股票市場的動态主要由“泡沫”驅動,而泡沫的興起和破裂會導緻實體經濟的繁榮與衰退。
複旦大學宋弘教授以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為切入點,剖析了内需刺激政策對家戶消費行為的影響。研究發現,該政策顯著提升了家庭總消費,尤其是對電視、冰箱和電腦的需求彈性更大。政策對不同收入和教育水平家庭的影響存在差異,高收入和高教育程度家庭的消費增加更明顯。同時,政策對家庭其他産品和服務消費産生引緻需求和擠出效應。這些發現為新一輪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提供了實證支持和政策建議。
華東理工大學邵帥教授針對碳減排政策下的企業綠色轉型決策進行了深入分析。邵教授指出,随着中國政府明确提出“雙碳”目标,企業面臨着巨大的碳減排壓力,因此需要做出是否進行綠色轉型的決策。研究發現,一些企業選擇了主動轉型,通過綠色創新和綠色并購等方式提升能源效率和降低碳排放;而另一些企業則因配額分配寬松和低碳價等原因選擇了消極應對。邵教授還進一步探讨了這些決策背後的動因及其對企業環境和經濟績效的影響,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優化碳市場制度設計的建議。
清華大學張達教授在彙報中讨論了企業管理實踐對企業能源效率的影響。張教授通過一項随機對照試驗發現,企業管理實踐的水平與其采納節能建議的意願和節能效果之間存在顯著關聯。管理實踐得分高的企業更有可能采納節能建議,但這些建議在結構化管理實踐不發達的企業中産生的節能效果更為顯著。這一發現揭示了企業管理實踐在提升能源效率方面的重要作用,并為企業如何通過優化管理實踐來實現更有效的能源利用和成本降低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武漢大學楊冕教授以中老鐵路為着眼點探讨了“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對所在國生态和經濟的雙重影響。楊教授通過将中老鐵路途經縣級行政區與老撾其他縣級行政區進行對比分析中老鐵路對老撾的生态影響,将中國與老撾的商品貿易與東南亞其他國家的商品貿易進行對比分析中老鐵路對老撾的貿易增長效應。結果指出,中老鐵路的建設總體上顯著地促進了途經縣域的經濟增長,但并未顯著影響當地的生态質量。這一發現為“一帶一路”的建設提供了積極的實證支持。
與會專家學者就相關主題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論。本次會議的成功舉辦,不僅為專家學者提供了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台,也為我國在新質生産力背景下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