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我院“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學術論壇第17次報告會在統計系會議室召開。本次讨論會由我院副院長葉林祥教授主持,我院青年教師王娟老師介紹了近期成果《智能化技術革命對就業的影響研究。
報告主要介紹了國外學者對智能化技術革命對就業影響的研究進展,從就業水平、就業結構和收入不平等三個層面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梳理和綜述,在評論的基礎上對未來的研究方向和對策進行了展望。與傳統的技術革命相比,當前正在醞釀的基于第三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信息革命相結合、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為核心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對就業的沖擊已不隻是财經新聞的個案,也已引起學術界的普遍關注,成為當下國際學術界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該報告結合當前學界對該問題的研究,介紹相關研究的國際最新進展,以期對充分認識新一輪技術革命對我國就業的影響有所裨益。
報告内容主要包括四個部分:智能化技術革命對就業水平的影響、對就業結構的影響、對收入不平等的影響以及研究述評和展望。從智能化技術革命對就業水平的影響來看,傳統技術進步在造成就業替代的同時也在産生就業補償,盡管每次都會遭遇調整期的陣痛,但大多數工人仍舊找到了工作,工作崗位總體是增加的。而以智能化為特征的新一輪技術革命,會不同嗎?從當前的文獻來看,新一輪技術革命創造的就業量是不能夠有效補償它對就業造成的毀滅,技術性失業加劇,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就業市場沖擊更大。
智能化技術革命,會使就業市場的兩極分化現象更為嚴重。信息化和智能技術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常規工作被自動化,中等職業崗位将持續受到威脅。随着機器人和先進的自助服務技術不斷蠶食着低技能、低工資的工作,随着越來越智能的算法威脅着高技能的職業,就業結構将由橄榄型結構逐步向啞鈴型轉變。
新一輪技術革命在影響就業市場的同時,最終将會導緻國民收入分配方式和分配結構的改變,導緻财富在資本和勞動力以及勞動力内部分配之間的的雙重失衡,擴大了經濟福利分配的不平等,造成了勞動力收入份額的下降,也導緻勞動力市場内部收入分配結構不平等加深,并導緻了勞動收入的不平等具有代際傳遞效應。
通過當前的研究顯示,智能化技術革命會對就業市場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如何應對技術革命對就業與收入分配的沖擊,如何制定短期和長期的政策,将是各國政府考慮的重要課題,這包括改革教育與培訓體系、稅收再分配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激勵市場的創新等等。
與會教師和同學對報告内容進行了讨論,加深研究團隊對相關問題的認識深度。尹敬東副院長、葉林祥副院長、劉志國教授對報告内容進行了點評,并提出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相關建議。
本次活動是我院“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學術論壇第17次常規活動,同時也是我院正式組建“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研究團隊後的第2次正式學術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