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新聞

您現在所在的位置: 學院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我院“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學術論壇第十六次報告會順利舉行

時間:2017-11-06

    2017年11月1日,我院“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學術論壇第16次報告會在統計系會議室召開。本次讨論會由我院副院長葉林祥教授主持,我院青年教師詹鵬博士介紹了近期成果《政策演進下的中國多維貧困(1995-2013)》。我院副院長尹敬東教授、副院長葉林祥教授、統計學學科帶頭人白先春教授、章莉副教授、姚清鐵副教授等教師和部分研究生參與了會議讨論。
    報告内容主要包括三個部分:中國扶貧政策的演進、貧困标準、以及最近二十年的多維貧困狀況。中國的扶貧政策演進過程可以分為五個階段,包括1978-1985年以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為主要代表的農民整體增收階段,1986年-1993年成立國務院扶貧辦和确定592個貧困縣為主要代表事件的探索階段,1994-2000年“八七扶貧攻堅”階段,2001-2010年以瞄準貧困村為主要代表事件的扶貧階段,2011-2020年以“精準扶貧”為主要代表的全面脫貧階段。根據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決定》,2020年将力争全面消除貧困人口。
    貧困的測度方法主要包括以收入或消費水平為測度依據的貨币标準,或以阿瑪蒂亞森“可行能力理論”為主要依據的多維貧困标準。貨币标準以貨币形式表示的可支配收入或生活消費支出作為主要測度依據,也是中國扶貧工作的主要工具之一。中國的貧困标準包括三條絕對貧困線:1978年确定的赤貧線(2000年價格625元/人/年)、2008年确定的低收入線(2008年價格1196元/人/年)和2011年确定的新貧困線(2010年價格2300元/人/年)。世界銀行的常用貧困标準包括兩條絕對貧困線:極端貧困線(2011年PPP測算的1.9美元/人/天),一般貧困線(2011年PPP測算的3.1美元/人/天)。除此之外,歐美發達國家還使用了貨币标準下的相對貧困線,一般以收入中位數的50%或60%作為測量标準。研讨會同時報告了根據國家統計局(NBS)數據和中國家庭收入調查(CHIP)數據估算的中國農村貧困發生率。
    多維貧困理論來自阿瑪蒂亞森的可行能力理論,基于該理論的另外兩個常用指标是世界銀行《人類發展報告》中的人類發展指數(HDI)和人類貧困指數(HPI)。牛津大學貧困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OPHI)開發了用于多維貧困計算的AF方法,并借此構建了全球多維貧困指标體系(GMPI),估算了全球103個國家的多維貧困狀況。在這103個國家中,中國當前的多維貧困程度出于偏低的水平。基于AF方法和中國“兩不愁、三保障”的減貧目标,沈揚揚、詹鵬和李實(2017)構造了中國多維貧困指标體系,并借此估算了1995-2013年的多維貧困狀況。根據研究發現,中國在1995-2013年的多維貧困程度大幅下降,其中醫療健康、教育和資産收入維度的貢獻較大。不過,随着人口規模的減少,醫療健康問題仍然是當前扶貧工作的主要挑戰。為了保證結果穩健性,文章通過改變統計指标、修改維度和去掉一些維度的方式評估了結果的可靠性。
    與會教師對報告内容進行了激烈讨論,加深研究團隊對相關問題的認識深度。尹敬東副院長和葉林祥副院長對報告内容進行了點評,并提出進一步深入研究的相關建議。
    本次活動是我院“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學術論壇第16次常規活動,同時也是伟德官网地址正式組建“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研究團隊後的第一次正式學術活動。從本學期開始,學院學科發展規劃成立八個研究方向,每個教師根據自身研究專長和興趣确定了方向歸屬。“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是八大方向之一,該方向的研究主要基于微觀數據對國内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及相關問題進行長期深入研究。目前該研究團隊由杜延軍、鄭璋鑫、王健、章莉等十四位教師組成,由葉林祥教授擔任方向負責人。


 

上一條:我院“收入分配與經濟增長”學術論壇第十七次報告會順利舉行

下一條:我院舉辦“職沖雲霄”職場争霸賽

Baidu
sogou